本篇文章节选自中金医药团队近期发布的报告《科伦药业:厚积薄发,创新转型》,欢迎联系中金医药团队索要报告全文和相关数据。
_
投资建议
_
科伦药业是国内医药行业领*企业。年因抗生素中间体价格大幅下滑致子公司伊犁川宁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将进一步提升川宁盈利能力,川宁环保标准全国最高长期受益趋势不改。公司“三发驱动”战略正加速发展,我们看好公司向创新领*企业的转型。
_
理由
_
大输液强者恒强
作为国内大输液龙头,与石四药强强联合后市占率达~60%,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高毛利软袋、可立袋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结构优化有望带动大输液板块每年5-6%净利润增速。大输液稳健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公司持续发展。
川宁精细化管理再助成本管控
川宁环保成为全国最高标准,投入超过20亿元。因环保*策相对放松,年以来部分小产能复苏致几个中间体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已跌入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价格后续进一步下降可能性不大。不断精进的成本和细节管控将帮助川宁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目前川宁计划通过部分股权转让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人,我们认为上下游资源整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川宁影响力。
仿制带动创新,制剂是未来增长最大动力
科伦目前已形成多领域全面布局的研发平台,新产品研发及一致性评价进度均为国内领先。年开始公司仿制药陆续获批,逐渐步入收获期。我们认为逐渐成熟的仿制药业务不断累积研发和销售经验,为后续创新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超过10个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为长期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_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1年EPS0.84/1.05元不变,同比增速分别为29.0/25.0%。目前股价对应/21年P/E分别为25.4/20.3倍。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32元,对应/21年P/E分别为38.2/30.6倍,有50.3%的上涨空间。
_
风险
_
原料药中间体价格下滑;新药放量不及预期。
_
投资概要
_
投资要点
_
科伦药业在国内医药行业为领*企业。作为国内大输液龙头,与石四药强强联合后市占率达~60%,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板块稳健增长;子公司伊犁川宁环保投入超过20亿元,为全国最高标准,我们认为其有望长期享受行业红利。强大的成本管控+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巩固川宁在原料药行业影响力;逐渐成熟的仿制药业务不断累积研发和销售经验,为后续创新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公司“三发驱动”战略正加速发展,看好公司向创新领*企业的转型。采用分部估值法估值亿元,对应目标价32元,较目前股价有50.3%的上涨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行业概况
大输液整体较为平稳,我们认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年以来我国大输液整体销量稳定在-亿瓶/袋水平。在经历多年限输限抗*策限制后,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年以来大输液龙头毛利率全面提升,行业进入高度整合后的红利期。我们认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输液龙头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环保趋严长期趋势不改,抗生素中间体产业链重新洗牌。在经历年“最严环保”*策推行后,抗生素中间体产业链开始进入重新洗牌阶段。年环保*策的相对放松,市场上部分小产能恢复后各类原料药价格进入下行趋势。我们认为,环保*策驱严长期趋势明确,高环保标准+强大成本管控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我们认为仿制药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创新药发展迎来最佳时机。一致性评价以及集采的全面推广,仿制药面临大幅降价压力,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大型平台型公司有望凭借其丰富的管线品种和突出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从年下半年起,鼓励企业发展创新药物*策频出,创新药纳入医保加速,国内创新药发展迎来最佳时机。
公司竞争优势发展看点
_
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优秀管理团队。刘革新董事长带领公司在大输液领域做到全国第一之后,在新疆扎根多年,以全球最高的环保标准推动原料药项目投产;王晶翼院长帮助公司不断完善“从无到有”的研发体系,带领公司产品线由大输液、原料药向制剂升级;刘思川总经理逐步构建优秀的处方药销售团队。优秀的执行力+研发能力+销售能力,使得公司转型前景值得期待。
大输液强者恒强,结构持续升级带动板块稳健增长。作为国内大输液龙头,与石四药强强联合后市占率达~60%,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高毛利软袋、可立袋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结构优化有望带动大输液板块每年5-6%净利润增速。大输液稳健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公司持续发展。
不断精进的成本管控+上下游资源整合助力川宁走出短期价格战困境。川宁环保成为全国最高标准,投入超过20亿元。因环保*策相对放松,年以来部分小产能复苏致几个中间体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已跌入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价格后续进一步下降可能性不大。不断精进的成本和细节管控将帮助川宁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目前川宁计划通过部分股权转让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人,我们认为上下游资源整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川宁影响力。
仿制带动创新,制剂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力*。公司于年成立研究院,累积研发投入超过50亿人民币。目前已形成肠外营养、肿瘤、精神、麻醉、糖尿病、抗感染等多领域全面布局的研发平台,新产品研发进度及一致性评价进度均为国内领先。公司仿制药于年开始逐个获批,稳健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年仿制药收入有望突破15亿人民币,长期来看仿制药板块有望达到80亿元+的收入规模。我们认为逐渐成熟的仿制药业务不断累积研发和销售经验,为后续创新转型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公司有10个以上的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为长期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图表:科伦的研发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科伦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估值及估值方法
_
我们维持/21年EPS0.84/1.05元不变,同比增速分别为29.0/25.0%。目前股价对应/21年P/E分别为25.4/20.3倍。采用分部估值法,现有大输液对应年15倍P/E估值为亿元;原料药业务对应年15倍P/E估值为75亿元;新制剂业务对应年28倍P/E估值亿元;在研创新药管线采用DCF估值44亿元,合计亿人民币,对应目标价32元,较目前股价有50.3%的上涨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对应/21年P/E分别为38.2/30.6倍。
_
大输液:强者恒强,结构持续升级带动板块稳定增长
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整体趋稳,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年以来我国大输液整体销量稳定在-亿瓶/袋水平。大输液指容量大于等于50ml的静脉滴注注射剂。在经历多年限输限抗*策限制后,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年以来大输液龙头毛利率全面提升,行业进入高度整合后的红利期。年我国输液前十强企业集中度达83%,其中,前三大企业占据73%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由费森尤斯卡比、贝朗以及百特三分天下;美国仅百特一家约占80%市场份额。目前科伦与石四药强强联合,市占率达~60%,行业影响率力持续增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图表:国内大输液历年销售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我国大输液行业集中度提升
资料来源:辰欣药业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大输液板块增长。目前科伦高毛利软袋(主要为可立袋)占比约为50%,相比于结构较好的石四药~60%,仍有进一步结构优化空间。公司通过深化与石四药的合作,生产环节能耗及成本进一步减少,我们预计后续精细化管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产品结构优化有望使公司大输液板块每年保持5~6%增速。
与石四药加深合作,如虎添翼。目前,石四药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科伦,两者共占约60%的市场。年石四药营业收入41.8亿港币,净利润9.12港币,输液板块占总收入的96.3%,非PVC软袋直立式软袋占比59.9%,塑瓶占比20.2%。科伦年报披露其持有石四药19.18%的股权,且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冯昊先生任石四药集团非执行董事,我们认为两家企业深度合作有望进一步增强行业影响力。
图表:年石四药输液板块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石四药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年来石四药收入和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石四药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_
原料药板块:环保标准全国最高长期收益趋势不改;精进管理不断增强成本控制
巨额投入解决环保问题,川宁环保水平已成全国最高
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由于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一直是环保部门重点治理对象之一。年1月1日,新环保法出台后各项环保指标均有提升,~年随着新环保标准的严格执行,整个行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选址新疆伊犁带来巨大成本优势。伊犁质优价廉的玉米、*豆、棉籽等抗生素中间体的原材料和生产所需的煤炭资源,在满产的情况下相比其它国内企业每年有5亿元的成本优势。科伦子公司伊犁川宁凭借极强的价格成本优势,依靠“价格战”快速打破原有市场格局,后来居上。
巨额投入超20亿元解决环保问题。川宁项目自建设初期便一直饱受环境问题困扰。从年起,公司为解决环保问题累积投入超过20亿人民币。公司采取多种高端集成技术,如进口分子筛配合疏水性活性炭温热氧化燃烧,将抗生素尾气异味问题彻底解决。且随着川宁环保技术的日趋成熟,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高标准,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我们预计每年可节省1~2亿元的成本。年底,伊犁川宁获评“国家绿色工厂”称号,环保水平全国领先。
图表:约20亿元的巨额投入创新性解决环保问题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川宁已实现满产,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成本管控
川宁总产能已达~1.8万吨。目前产能设置为硫氰酸红霉素吨、7ACA吨、6APA吨、青霉素工业盐吨。年以来,硫红持续满产。自年二期验收后,川宁产能释放,除硫红外其他产品开始步入满产阶段。
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成本管控,我们预计川宁年从经营层面有望贡献~5亿元净利润。目前公司对川宁的精细化管理仍在加强,我们认为有望进一步控制成本端。因环保*策相对放松,年以来部分小产能复苏致几个中间体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已跌入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价格后续进一步下降可能性不大。我们认为不断精进的成本和细节管控能力有望帮助川宁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年川宁从经营层面有望实现~5亿元净利润。预期环保*策后续加强能为川宁带来较大弹性。
?硫红:竞争格局较去年缓和,我们预计价格有望相对去年有所复苏
川宁和东阳光为主要生产商,竞争格局改善。硫红在全球的总需求量约为吨,公司硫红产能已达吨。中国为主要供应国。年时市场仅有东阳光与科伦两家供应商。年部分小产能复苏致几个中间体价格持续走低,硫红价格去年下半年开始已跌破元/千克的历史底部。因价格压力,目前市场小产能已逐步退出,竞争格局较去年好转。我们预计硫红价格将于年有所复苏。目前由于疫情导致货源紧张,市场上出现了元/千克的最新报价。
图表:国内硫红单价走势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预计年7-ACA成本端有望压缩
布局7ACA厂家较多,市场整体产能过剩。7-ACA为头孢菌素中最常用的母核,科伦目前产能为吨。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有健康元、威奇达、石药集团,国内总产能过剩。7-ACA已由年初元/千克下跌至最新的元/千克(年1月数据),处于历史底部。我们认为科伦有望凭借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表:国内7-ACA单价走势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6-APA、青霉素工业盐
6APA为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重要原料,目前国内6-APA主要供应商包括联邦制药、威奇达以及科伦药业三家主要生产商。因环保问题威奇达在经历一年停产后,于年10月复产,市场仍为三足鼎立格局。科伦目前产能为吨。国内6APA价格从年初元/千克稳定下跌至元/千克,青霉素工业盐由年初的62元/千克下跌至53元/千克(年1月数据)。目前川宁生产的中间体价格均处于历史底部,我们判断进一步下降可能较小,有较强后续成本管控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目前受疫情导致市场上货源较为紧张,出现了6APA元/千克的最新报价。
图表:国内6-APA单价走势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青霉素工业盐单价走势图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川宁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
川宁计划转让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根据年12月公司公告,科伦计划转让其所持川宁生物股权给川宁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人,共计11.51%。我们认为此举有助于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川宁核心人才的积极性,此外引入抗生素产业链相关上下游股东则有利于增强川宁在产业中的影响力。根据公司公告,川宁后续可能进一步引入产业投资者,有机会也可能独立走向资本市场。我们预计川宁若经拆分需独立负担每年~2亿元的财务费用。我们认为川宁的分拆可降低母公司资产负债率,提高偿债能力,长期来看有助于公司精进制剂板块,为公司向国内仿制+创新药龙头转型提速。
_
制剂板块:仿制带动创新,制剂是未来增长最大动力
仿制+创新引领转型之路
研发机构布局“五位一体”。科伦于年成立研究院,自王晶翼博士加盟起,科伦逐步确立了“以仿制药为基础、创新药驱动未来,仿制推动创新”的研发思路,向创新药企转型。目前公司的研发体系包括核心的成都中央研究院及苏州、天津研究分院两翼。年科伦在美国新泽西组建美国研究分院,并构建了美国东西海岸BD团队。
迄今累计研发投入~50亿元,布局~个项目。自研究院成立以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年公司研发投入11.14亿元,上半年投入6.66亿元,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较年稳步提高。根据年半年报,七年以来公司启动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余项药物的研究,其中包括项仿制药(含一致性评价药品)、24项改良型新药及83项创新药。涉及肠外营养、肿瘤及辅助用药、抗菌、精神/神经类、肝病及辅助、抗凝等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成长为国内仿制药+创新药领*者,并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自年起,科伦有7款肠外营业产品获批,32款专科药产品获批(含一致性评价通过品种),意味着研究院在7年的高投入后形成良性循环。创新药方面,公司EGFR单抗率先进入3期临床,PD-L1单抗已开展2期临床,创新ADC项目中美同步启动1/2临床研究,外授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专利给美国一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创新能力获得国际同行认可,我们认为科伦创新药有望在年开始步入收获期。
肠外营养类:高端产品陆续获批,进入收获期
进*高端产品市场
国内肠外营养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营业输液市场起步较晚,产品单一且渗透率低。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美国60%-70%的外科存在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其中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放、化疗患者均能得到营养治疗;而我国住院4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仅有10%的患者得到治疗。随着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和市场教育加强,营养输液行业仍有较大潜力。
研发投入开始取得成果,稳步进*高端产品。国内肠外营养高端产品市场空间约70~80亿元,由外资主导,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百特、贝朗三家外企占据绝对份额。国内药企多布局较低端品种。通过前瞻布局,-年公司获批了7款肠外营养产品,其中6款为国内首仿,逐步实现营养输液产品转型,进*高端产品市场。我们预计科伦有望发挥输液行业龙头优势,通过低价高质进行进口替代,最终有望占据~30%的高端市场。
高端肠外营养品种是科伦仿制药板块的先锋部队
已获批7个高端品种,前瞻布局成果初显。根据公司公告,年丙氨酰谷氨酰胺氨基酸注射液销售额为1.39亿元,上半年肠外营养线新产品(多特、多蒙捷等)销售额为1.79亿元,同比增长率.67%。我们预计仍将有~5个高端肠外品种在2年内获批上市。我们认为科伦在大输液行业深耕多年,具备突出的销售能力,其新获批的高端肠外营养品种有望进口替代市场现有品种。
图表:科伦肠外营养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9个重磅肠外营养产品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根据Insight数据库,科伦目前有9个肠外营养产品在进行一致性评价,医院销售额过亿的重磅品种。目前无通过一致性的企业,仅5家企业在进行一致性评价,竞争情况较为温和。
图表:科伦肠外营养一致性评价进展
资料来源:PDB,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产能释放,我们预计年起有望保持快速放量趋势。我们对科伦肠外营养类进行了放量测算,按照获批后平均5年达到销售峰值,预计科伦高端肠外营养产品在年有望贡献25亿元收入。我们认为凭借年获批的丙谷双室袋以及卡文首仿两个重磅品种的放量,以及年4个获批首仿品种的销售贡献,科伦高端肠外营养年有望贡献10亿元以上收入。随着场外营养产能瓶颈的释放,以及更多高端品种的获批,我们预计年起肠外营养将保持快速放量趋势,肠外营养线峰值有望超过20亿元收入。
专科药:仿制带领创新,多治疗领域全面布局
多治疗领域布局
多治疗领域布局,数十个品种具首仿机会。公司在肿瘤、糖尿病、精神/神经类疾病、抗感染、心血管疾病、麻醉镇痛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我们根据NMPA及CDE披露的药物申报数据,梳理了科伦布局的87个重磅品种,其中24个为肿瘤及肿瘤辅助用药,6个为糖尿病用药。
?肿瘤及肿瘤辅助用药领域
公司抗肿瘤产品线布局丰富,覆盖NSCLC、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国内高发肿瘤类型。多个技术平台并驾齐驱、协同布局,管线涵盖大分子和小分子靶向药、肿瘤免疫疗法、ADC药物、细胞*(含NDDS)、抗肿瘤辅助用药等领域。仿制药涉及适应症广,创新药紧跟全球研发热点,创新性较强。我们认为仿制+创新有望相辅相成,维持公司长期竞争优势。
?分子靶向领域:公司布局了一系列小分子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其中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已进入3期临床,为国内首家申报可直接输液规格;VEGFR-2单抗(雷莫卢单抗)为国内首家启动1期临床。
?肿瘤免疫领域:针对全球重大靶点和新靶点积极布局,其抗PD-L1单抗KL-A注射液已进入2期临床,目前数据证明其具备良好安全性和显著疗效。年9月,新一代肿瘤免疫检查点单抗KL-A获批临床。
?ADC创新研发平台:注射用A为第三代抗HER2-ADC,定点定量偶联,活性高、稳定性好、安全性优。已启动中美1/2期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ADC药物A在美国获批临床,我们认为使用创新*素linker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收益。
?NDDS领域:公司管线含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和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等,均为新型靶向制剂,可实现靶向肿瘤并提高药效、降低*性。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处于申请上市阶段,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为国内首家申报临床,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启动临床1期。此外,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细胞*抗肿瘤药KL胶囊正在开展临床1期研究。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肿瘤及辅助用药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麻醉与镇痛领域
麻醉与镇痛领域中,仿制药涵盖临床麻醉用药全程,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镇静,术后镇痛等,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创新药紧跟最新研发进展。
?仿制领域:帕瑞昔布钠及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分别于、年获批上市,其它多个仿制药如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已申请上市。
?创新领域:围绕麻醉与镇痛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布局产品,紧跟研发前沿进展。KL137脂肪乳注射液已获批临床,具有起效迅速、减轻副作用等优势,我们认为这有望解决市场空缺的临床需求。KL注射液是一种选择性外周κ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实现有效镇痛并避免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正在开展临床1期研究。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麻醉、镇痛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精神/神经领域
公司在精神/神经领域聚焦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重点布局基于各种释药平台的新型制剂(包括长效微晶平台、舌下膜剂平台等)产品,我们认为这有望有效解决患者服药依从性问题。
?精神分裂领域:治疗精神分裂的奥氮平片已申请上市;阿立哌唑长效肌肉注射剂为国内首家获批临床品种。此外,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3个月)为国内首家申请临床。
?抑郁症:公司已有3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分别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氢溴酸西酞普兰片,销售情况良好。此外,治疗抑郁的盐酸氟西汀胶囊获得临床批件。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精神/神经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糖尿病领域
糖尿病领域公司抢先布局DPP-IV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新机制药物。其中,西格列汀和替格列汀实现首家申报生产,我们认为这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其它产品均进度领先。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糖尿病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其它治疗领域
多治疗领域重磅产品获批,多个在研品种排名靠前。心脑血管类的阿哌沙班片、抗菌类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利奈唑胺注射液均已获批,我们认为销售峰值均有望过亿。男科用药达泊西汀和伐地那非为国内首家通过生物等效性研究并以与原研质量一致性标准申报生产的品种,进*我国约36亿元的抗ED化药市场。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抗菌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心脑血管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肝病/抗感染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图表:科伦在研重磅品种——其他适应症类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此外我们梳理了目前已经申报生产和获批上市的治疗性输液品种,包括羟乙基淀粉/0.4电解质注射液、氨基酸(15)腹膜透析液、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等共6个,我们认为随着这些品种陆续上市,未来治疗性输液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治疗性输液品种
资料来源:Insight,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专科药年起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此后每年8~10个品种获批上市
年起进入收获期。根据我们梳理结果,年有6个产品获批,年有6个产品获批,年已有2个产品获批(截至2月13日)。目前在梳理的专科药重磅品种中,公司已有33个品种提交上市申请,我们预计此后每年有8~10个品种获批上市。随着获批产品数量增加,以及销售团队的壮大,我们认为科伦专科药品种销售峰值有望超过60亿人民币。
推进一致性评价,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致性评价项目数量领先于行业。截止目前,科伦已有16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28个项目正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数量全国领先。已通过的品种中以抗菌、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其中,替硝唑片和替硝唑片为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此外,抗抑郁药物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和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也仅有科伦获评。正在进行的一致性评价项目以注射剂为主,绝大多数产品暂无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且竞争情况相对缓和。
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集采在全国推广,仿制药价格下降压力较大。科伦作为管线品种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的大型平台型公司,且在成本控制、销售渠道等方面均有优势,我们认为科伦有望凭借后发优势及领先进度,通过以价换量,在扩增市场份额的同时保证收益。
图表:科伦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及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Insight,PDB,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图表:科伦正进行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及竞争格局(1/2)
资料来源:Insight,PDB,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图表:科伦正进行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及竞争格局(2/2)
资料来源:Insight,PDB,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止年3月
完善营销管理体系,持续扩大市场覆盖率
科学高效的销售模式。根据年年报披露,科伦的销售模式包括与药品流通领域重点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设立销售子公司、推动OTC事业发展、建设学术推广和市场策划专业团队,同时辅以专业服务咨询公司提供市场维护服务,销售团队近人。二十多年来,公司已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销售模式,有助于科伦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优势。
从无到有的院外体系。在行业变革和公司转型的背景下,科伦加强了自营团队的建设,新建OTC事业部,开始拓展城市连锁渠道和基层市场的非公立诊所、药店渠道。公司在城市连锁药店渠道和农村非医保渠道分别启动了23个省区和26个省区。到年底为止,已有直接销售队伍人。
创新药:在研管线不断丰富,聚焦肿瘤领域
临床试验有序启动,创新药领域锋芒渐露
有序启动临床试验,创新药领域渐露锋芒。科伦自年起全面启动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药研究进程不断推动。根据我们的梳理,目前共有13个1及1.1类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等创新药品种进入到临床申请阶段,适应症聚焦于肿瘤治疗。进展最快的为科伦自主研发的PD-L1单抗A,年已进入临床2期,我们预计最快有望在年申报上市;HER2-ADC药物A正在中美1/2临床研究阶段;TROP-2药物A也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