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闫朝婷,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于金华教授)
文章发表于:JClinExpDent.Jan1;13(1):e75-e80.
摘要
牙自体移植的优点及其高成功率使其成为失牙修复的治疗选择。为了获得最佳结果,医师有必要知晓牙自体移植技术,只要临床条件适合,便推荐使用。本病例其供体牙是未萌出的第三磨牙。一名39岁男性患者无特殊病史。在临床检查中,牙齿26纵折达到拔牙适应证。根据CBCT准备3D打印的供体牙齿复制品。逐步介绍了28移植到26拔牙窝的自体移植技术。在这之后,短时间内使用广谱抗生素,弹性夹板和根管治疗,并展示在12个月时的结果。这项技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保存了牙周膜细胞。未萌牙是唯一能够完全保留牙周膜的牙齿,但是需要更好的手术技术。自体移植是可预期的种植替代治疗方案,是牙裂、纵折、修复欠佳或牙髓治疗不良的牙齿替代方案的首选,第三磨牙是最常用于移植的牙齿,因为其拔牙适应症有很高的牙周膜保存率。CBCT的诊断和3D打印复制品的使用使牙齿移植预后和可预测性显着改善。众所周知,牙自体移植最具决定性的成功因素之一是供体牙根部牙周膜细胞的活力以及受体牙槽骨的性状。最常见并发症炎性根吸收,置换吸收或骨粘连,牙髓坏死,缺乏牙周愈合或最终根长的缩短。因此,保留尽可能多的细胞至关重要,并通过仔细塑形受植床的形状促进牙周膜的形成。
病例报告
患者男,39岁,体健,26叩诊阳性、探诊深度9毫米,仅有生理性动度。拍片示已做根管治疗。在根尖和前庭沟水平示可能的根尖周病和前庭皮质骨缺损。因此怀疑有牙根纵裂(图1A,B)。病人被告知26牙由于根纵折愈后差,CBCT示根管正确填充和密封,轴向截面显示出广泛的颊腭侧骨吸收。评估后,考虑立即进行自体牙移植。CBCT还用于制作3D打印的28复制品以便在术中正确预备受植牙窝。将DICOM格式转换为STL文件,以便使用生物相容性树脂以1:1比例打印28(图1E)。图1.A.初诊全景片。B.初诊根尖片。C.26牙CBCT的非正中矢状切面。测量示牙齿尺寸。D.28牙齿的矢状切面显示牙齿的尺寸。E.3D打印的28复制品。
外科手术
4%阿替卡因局麻,翻粘骨膜瓣,27沟内切口,远中延至上颌结节区,近中做27垂直切口,保守去骨,暴露冠部,以冠为支点而不接触釉牙骨质界使28脱位。如图(图2A,B),牙周膜纤维在该牙齿的根部区域。确定第三磨牙的正确脱位后,先将该牙保留在其牙槽中,开始拔26。分牙,脱位,拔除牙根,刮匙搔刮剩余的骨组织、炎症或感染的病变组织,要非常小心,以保护受体牙床的完整性(2C,D)。牙槽的保守截骨术用8号碳化钨钻,其中大部分骨切除术仅限于齿间骨间隔。受植牙床最终预备到了适合28复制品的程度(图2E)。30s内完成将28取出并植入受植区域(图2F-H)。
图2.外科分步过程。
在邻牙上用直径小于0.5mm的正畸钢丝做弹性夹板,不可吸收5.0单丝缝合线十字缝合。上夹板之前绝对有必要确保供体牙周围没有任何来自骨壁压力并通过根尖片检查正确的位置。最后,检查了供体牙可以处于咬合紧密接触状态(图2I,3A)。术后措施包括广谱抗生素疗法(阿莫西林毫克和克拉维酸mg)q8h,7天,抗炎和止痛药--右旋酮洛芬25mg,q8h,5天,扑热息痛毫克必要时。
牙髓治疗
手术7天后28在26牙槽窝中做根管治疗(图3B)。自体移植两周后去除夹板,开始评估28稳定性。经过12个月的随访,患者无症状。在临床检查无与移植牙相关的病理表现。根尖片证明没有感染或炎症体征(图3C)。目前,为了赋予牙齿功能以及恢复邻接触做了高嵌体型的修复体。
图3.A.术后根尖片。B.术后7天根管治疗的根尖片。C.对比随访12个月后根尖片。可以观察到位于根和邻间骨的牙周膜和新形成骨。
讨论
移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牙周膜及其细胞的活力。其在口外的生存时间小于30分钟,因此,口外操作时间越短、越精细,牙周膜细胞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3D打印复制品的使用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口外时间、减少供体牙的损伤,所以术前CBCT的测量和复制工作必不可少。移植牙牙髓活力在13-20岁年龄段较年龄稍大者相比预后更好。移植牙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缺损(4至51%),牙根吸收以及骨粘连。然而移植牙齿存活的主要风险是牙周病或植入要修复的牙之前已存在的牙周骨丧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