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成都老故事2启德堂的两个中国之最潇湘 [复制链接]

1#

年7月,《成都市第十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正式出炉,位于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启德堂榜上有名。作为中西文化荟萃的结晶之一,启德堂不仅见证了现代西方医学、教育理念进入中国的历史,也为中国和友好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白衣天使们从这里走向了世界。今天,历经92年沧桑,这座教学楼风采依旧。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第八教学楼——启德堂

蓝天鹤创办中国首个生化研究所

华西老校友杨光曦、邓长春先生带我们来到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西区校园,在校西路北侧,静静矗立着这座规模庞大的建筑群的是第八教学楼,八教学楼又名启德堂,是他们当年上课的地方。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第八教学楼——启德堂

第一次来到启德堂的人,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教学楼前的汉白玉御道。御道上的图案,上层雕刻代表中医学医理的太极八卦图,象征东方文化的厚重蕴涵;下层雕刻代表现代医学的双蛇杖,并附有希腊文,意为“你应该知道真理”,呈现了西方医学的理念。

楼前的汉白玉御道上层雕刻代表中医学医理的太极八卦图,下层雕刻代表现代医学的双蛇杖

启德堂的屋顶是由各形斗拱承托歇山式大屋顶,屋面为小青瓦屋面,檐口塑火链圈,屋脊为锤灰泥屋脊,屋脊、飞檐上点缀以远古神兽、龙凤、怪鸟等,檐下用斗拱装饰,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的青砖黛瓦,间以红绿窗柱穿插,展现了它神秘古朴的东方元素。而沿着御道拾阶而上,步入正厅,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启德堂的内部则采用纯西式结构,建筑平面为内廊式布局,室内为木地板,入口门厅设抱厦,室内楼梯布置在门厅中部及两侧翼楼,宽阔长走廊,拱券落地窗,是典型的西方学院建筑布局。西方闻名的贵格派建筑经中西融合,焕发光彩,其“最后的玫瑰”就绽放在华西校园。

启德堂的内部正厅

位于门厅中部的室内楼梯

年,蓝天鹤在此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生化研究所,今天仍有满怀求知之心的学子在这里接受知识的传播。近百年的沧桑岁月中,启德堂依旧保持着它恢弘大气,庄严厚重的外观,不禁令人怀念修建它的两位建筑大师——英国建筑家弗烈特·荣杜易和加拿大工程师苏继贤。

西部现代医学教育发祥地所

年加拿大建筑师苏继贤把刚建好的医科楼和牙科楼的钥匙,分别交给了医科科长胡祖遗和牙科科长林则,当时它们还是两座独立的楼房。年美国中华医学会捐资修建启德堂,把医科、牙科楼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年6月11日,日*轰炸成都,医科楼北侧一部分被炸毁,此后修复。这栋建筑凝聚了两位优秀建筑师的心血。

启德堂走廊一侧的落地窗

年,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办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经过全球招标,荣杜易成为总设计师。然而一个英国人,能否设计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同时又具备现代大学功能的建筑来呢?为设计出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中西融合的建筑,荣杜易不远万里,亲赴成都,对川西本土建筑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实地考察。在穿越长江天险的过程中,他乘坐的木船,在经过三峡时纤绳断裂,离纤的木船在激流漩涡中如脱缰的野马,颠簸回旋,翻转无定。大家都脱衣解带,做好了跳水逃生的准备,幸而遇上了巡逻的救生船队,才得以大难不死,继续前行。

经历了长江惊*后,荣杜易又体验了超过一周的“滑杆旅程”,这也给了他品味川西建筑与民风的极好机会。在华西坝,他入乡随俗,用川西楼亭置换了贵格的西方特色,创造出了华西协和大学特有的建筑风貌。学者罗云熙曾评价说:“荣杜易在四川成都的设计,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大成就,即世界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融合贵格会风格的中式建筑群。”

启德堂内部宽阔的长走廊

荣杜易离开四川后,从他手中接过启德堂的设计图纸并亲手将其建成的,是加拿大工程师苏继贤,他也被成都人亲切地称为“苏木匠”。年4月10日,由荣杜易设计、苏继贤主持修建的医科楼和牙科楼落成剪彩,这就是启德堂的前身。启德堂是中国西部最早的现代医科、牙科大楼,因此又被誉为“西部现代医学教育的发祥地”。

中国最好的牙科在此诞生

提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最令人骄傲的莫过于口腔医学。华西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院的发祥地和摇篮,有着诸多的光辉历史:中国第一家牙科诊所、医院、第一个牙科学院、第一个牙科博士都在华西诞生。而华西的口腔医学教育,就是从第八教学楼东翼的牙科楼起步的。

飞檐、神兽、红绿窗柱、青砖黛瓦的启德堂

年,一个戴眼镜的加拿大年轻男子带着新婚妻子来到成都。他中文名叫做林则,是一名牙医。年,林则从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毕业,获牙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秋,他申请去中国西部做牙医。

那时中国还没有牙科诊所,中国人的观念里,牙医并不属于医学。刚到成都,林则并不顺利,不仅因为语言不便无法与患者沟通,同事也认为四川只需要普通医生,而不是牙科医生。教会曾一度想要召回林则,但当时许多传教士的胶托假牙已经坏了,急待修理,林则得以留在成都。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位险些被“遣返”的年轻牙医,揭开了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第一页。

位于两侧翼楼的室内楼梯

年,启尔德医生在成医院,在他的帮助下,林则拥有了一个由柴房改造的小房间作为牙科诊室。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外国人来看牙,林则第一个中国病人,是启尔德医生朋友的女儿。病人忍受了十年的牙槽脓肿,林则迅速为她拔除烂牙,做引流排脓,治愈十年之痛。由此林则声名鹊起,医院有一位医术了得,但只看牙的医生。

不久后,四川总督赵尔丰恭请林则来府上为侄女看牙。林则回答:“对不起,诊所只有我一个人,为了照顾其他病人,无法出诊。”总督的侄女年方二八,待字闺中,从未走出深宅大院。按照当时的传统礼俗,男女授受不亲,怎能抛头露面?迫于病情严重,总督只好破了礼法。一队骁勇卫兵护卫着三乘玲珑香轿,穿街过巷,一路浩浩荡荡,直奔林则诊所。这位千金小姐每次前来就诊,都是警戒森严,把诊所内外挤得水泄不通。在总督侄女“带头”之下,打破了女性不去诊室就诊的封建传统。

启德堂兼顾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建筑重视的功能性

年,华西协合大学牙科系成立,林则担任系主任。但第一年牙科招不到一个学生,林则只好从医科三年级学生中挑选了一位,说服他转学牙科。年,我国第一个牙科医生*天启毕业了,他获得了牙科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医院副院长。后来,林则又帮助*天启去国外学习,拿到了博士文凭。

年,牙科学院有了20多名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操练英语,林则让学生每周一三五到家里吃早餐,由妻子林铁心用《读者文摘》讲课,边讲、边问、边答。林则还把打字机提供给学生“勤工俭学”,打印教材,赚生活补贴费。学生毕业后,他千方百计架桥铺路,帮助弟子留学深造。林则的学生“辐射”中国,在全国各地治疗病人或者传播医学,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之父”。今天,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门口有一座林则的塑像,华西学子永远怀念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总指导方明远

文字陆离

摄影胡大田

编辑卫昕成欣芸

校对王映丹

审核张婷婷李影庄伟伟

监制任远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