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方剂只有五味药,是李东垣所创 [复制链接]

1#

清胃散为清热剂,是经常用到的方剂,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的功效。此方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论》说:“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火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乃是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李东垣制此方,是专治阳明实火上冲,经络受灼,故可出现牙痛龈肿等。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也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脉滑数等俱为胃热津伤的证候,治疗宜清胃凉血。

清胃散原方是由当归身、*连、生地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组成。同时,将上药捣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放冷服之。现代多将散剂改作汤剂使用,并且在此方的基础上与其它方剂合用,或随症加减清热或滋阴的药物,使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增强,治疗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本方中用苦寒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并可燥湿消肿。升麻清热解*,升而能散,故为臣药,可宣达郁遏的伏火,有“火郁发之”的意思,与*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也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的功效,使得郁热得散,火热得降,诸症悉除。故汪昂在《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中说:“*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血,以养阴而退阳也;……升麻升阳明之清阳,清升热降,则肿消而痛止矣”。

中医认为,本方可用来主治阳明实火引起的上下牙痛,痛引头部,牙痛得冷则减,遇热则加,甚则牙龈红肿溃烂,牙齿出血,或口出秽臭之气,或口唇颊腮肿痛,口干舌燥,苔*,舌质红,脉洪大数等。本方可加入石膏加强清胃热之功,治疗胃火引起的牙痛、牙宣出血、口疮、吐衄等症。本方与《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散同有清热的作用,但泻*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而本方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此为两方不同之处。

本方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临床应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脉滑数为辨证要点。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加重石膏用量,再加元参、花粉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的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现代多用来治疗牙周炎、齿槽脓肿、舌炎、口腔炎、三叉神经痛等。总之,无论何病,只要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阳明实火之候,用本方随证化裁来治疗,均可收到异病同治的良好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