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一种常见病,因牙周疾病所引起,在牙龈低部有牙结石,牙结石可以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等。牙龈萎缩分为病理性萎缩和生理性萎缩两类,病理性萎缩主要是龈缘部分存在异物(牙石)又长期得不到清理,细菌滋生刺激所致;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或多或少发生萎缩,使牙根暴露,这种叫生理性萎缩,是不需治疗的,但可以通过保健延缓。
那么,牙龈萎缩会慢慢恢复吗?
不会,就好比恒牙掉了不再长
对于患有牙周疾病的朋友们来说,牙龈萎缩并不陌生。炎症性的牙龈萎缩症状为牙龈红肿胀痛、牙龈流血,若不及时治疗,牙根将渐渐暴露,严重者会出现牙齿松动!
牙龈萎缩是怎么一回事
牙龈萎缩是牙周疾病的一种症状,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一种疾病的名称。就比如感冒会流鼻涕打喷嚏,不代表打喷嚏本身是一种病。那么为什么会牙龈萎缩呢?
牙周炎是引起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会导致牙槽周围病变,牙槽骨吸收后,附着在牙槽骨上的牙龈就会松动,出现牙龈萎缩。
牙周病是怎么一回事?
形成牙周病的原因
口腔卫生好坏决定着牙周病、牙体病发病率的高低。口腔卫生状况不好,是牙周病、牙体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内的生态平衡和失衡呈曲线发展或者波浪状发展的过程——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要常备不懈,不能一劳永逸。
严重失衡——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失调,真菌(比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炎症经久不愈。
正如一切矛盾的事物一样,平衡是相对的,不平很是绝对的,所以就有了不平衡被打破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人们的免疫系统被打破时细菌和酸对人们口腔健康的危害。人们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干预,来维持口腔的生态平衡,比如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牙线签、间隙刷、洗牙等来解决平衡被打破的问题,使之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为什么说细菌、菌斑、结石都不能够成为主要矛盾呢?因为,细菌既导致不了牙体病,也导致不了牙周病,而是细菌分泌的酸性物质和外来的酸性物质(对牙齿和牙周长期的刺激)才导致了牙体病和牙周病。
因此,消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体病和牙周病,更要消除牙齿表面和牙周袋里的酸性物质,改变它们的酸性环境。
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在获得专业治疗之后能得到控制,但已经被破坏的牙龈组织和已经出现的牙龈萎缩是不可逆的。
但即使牙龈萎缩无法恢复,治疗也需要及时进行,只有控制病情发展,才能防止牙龈继续萎缩,避免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悲剧。
那难道就没有预防措施,任由牙龈继续萎缩下去吗?
当然不是了,不论是上述哪种原因引起的牙龈萎缩,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牙龈萎缩要怎么治疗呢?
1、定期的口腔保健
保持牙齿清洁是延缓牙龈退缩的最有效的方法,日常使用灭菌的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非常重要。
2、保持口腔清洁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配合使用漱口液、牙缝刷、牙线以清理牙刷难以彻底清洁的角落。避免使用牙签,因为长期使用牙签剔牙容易刺激牙间隙处牙龈头的萎缩。
3、定期做口腔检查
到正规口腔机构就诊,牙医能帮你。口腔常见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多属于慢性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
4、发现异常及早就医
如觉得自己有个别牙发生异常移动,医院检查,以便对症处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牙龈退缩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