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牙医的独白第一章以小博大的乳牙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10个幼儿园的孩子,7个有蛀牙[1]。乳牙龋齿怎么办?等换牙还是尽早补?反正也没疼,不影响吃饭,等等看再说吧,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可突然牙疼了,是直接拔掉还是保守治疗?一起来看“昊昊”的遭遇……

乳牙蛀了一般不疼,一旦疼起来也要命

妈妈带一个刚满四岁的小女孩(化名昊昊)来看牙,说孩子右侧脸肿了,不敢吃饭。追问病史,2岁时就发现孩子牙齿黑了,儿童口腔科不好挂号,又担心孩子太小,看牙不配合,再说乳牙嘛,还会换新的……,反正各种原因吧,就一直拖着没看。这两天突然肿起来了,不能吃饭,孩子疼的直哭,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带来看。

上牙椅一看,我头就大了!小孩一般到3岁,20颗乳牙都长齐,在口腔正中虚拟划一个十字,就有上下左右四个区域(牙医称之为象限),每个象限有5颗乳牙。这个四岁孩子右下最后一颗磨牙(第二乳磨牙)坏得很严重,一个大洞,牙龈肿起来老高,看着就疼。急症病人的第一次治疗主要就是缓解疼痛。像她这样无论做什么都得打麻药,现在麻药效果很好,通常情况下,只要掌握了技巧,打麻药也不怎么疼,我对自己有信心。但她的牙龈肿胀很厉害,是炎症急性期,无论怎样,打麻药的过程都会疼。而且急性炎症会影响麻药效果,得加大药量,孩子又这么小,她今天得受罪了!再看看其他牙,都有不同程度的龋坏,就剩下最不容易坏的几个下前牙还是好的。右侧的上牙和下牙都特别脏,左边的好一些。有经验的牙医都知道,这是长期偏侧咀嚼的结果。一问妈妈果然如此,右边都已经几个月没有用了,只能用左边吃饭。

“大夫,这牙还能治吗?不行就拔了,只要不疼,让孩子能吃饭就行。”妈妈请假、挂号,费了很大劲才看上医生,很是着急。

“这牙坏得很厉害,先去拍个牙片吧。”

妈妈拿着单子,带孩子去拍片。

很多大人都有牙疼的经历,痛不欲生。看自己孩子的牙齿,虽然已经坏了,但孩子从不说疼,或者偶然有点不舒服,也不是特别疼,于是就认为问题不大,实则不然。乳牙和恒牙的结构不同,发炎的表现也不同。简单来说,恒牙与周围骨头和牙龈的交通途径少,炎症容易局限在牙齿内部,疼痛明显,但炎症的扩散相对少。乳牙正相反,与周围骨头和牙龈的交通多,炎症容易扩散,但很少剧烈疼痛。所以很多小孩子的乳牙都烂没了也不疼,但千万不要以为牙不疼就没事。乳牙发炎如果是急性的,或者慢性转为急性,也非常疼。昊昊就是慢性炎症转为急性,很早牙齿就发炎了,只是疼的不厉害,否则她不会很长时间不用右边吃饭。再加上小孩表达能力弱,家长们可能就忽视了。

乳牙烂得厉害,拔牙还是保守?

面对岌岌可危的乳牙,拔掉还是保留?通常拔牙比补牙容易,拔牙是破坏性工作,补牙是建设性工作,拆一个房子总比建一个房子容易。有些家长希望拔掉,干脆直接,反正是乳牙,后面还会长出新的恒牙。有些家长比较保守,还是尽量修补一下留着吧,毕竟孩子还得吃饭。医生也会犹豫,因为医生知道的和考虑的更多,每次决定都不轻松。

乳牙有20颗,每颗乳牙下面都紧挨着一颗恒牙的种子,叫做恒牙胚,宝宝出生后就有了。恒牙胚在骨头中慢慢发育长大、发育成一颗恒牙,逐渐向上移动、顶掉乳牙,恒牙就长出来了,这就是6岁左右开始的换牙。如果没有恒牙胚,乳牙就不掉。人的身体很神奇,知道恒牙胚很重要,所以就在恒牙胚的周围包绕了一圈比较硬的骨头,像子宫保护着婴儿一样,能抵御一般的炎症。这圈骨头密度高,在牙片上能清晰看到。牙齿长在骨头中,乳牙烂了,周围的骨头也会烂(发炎),这圈硬骨头也不是能抵御一切的金钟罩。昊昊的牙片出来了,右下第二乳磨牙的神经已经发炎,炎症顺着牙根向下扩散,已经波及包绕恒牙胚的硬骨板了,很大一块硬骨板都没有了,牙片显示的非常清楚,这是拔除发炎乳牙的标准。保护恒牙是所有乳牙治疗的第一大原则。如果炎症只是局限在乳牙根内或者根尖有限的范围,没有波及包绕恒牙胚的骨头,恒牙胚相对是安全的,应该积极治疗乳牙炎症,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只要乳牙控制住炎症,恒牙胚不会有任何影响。一旦包绕恒牙胚的硬骨板受到炎症波及,恒牙胚就受到了影响,就应该想尽一切方法尽快控制炎症、拔掉乳牙,国内牙医在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因此这颗牙今天就应该打麻药拔掉。

但是,拔掉这颗乳牙,后续问题很多。首先孩子吃饭受影响。第二乳磨牙是乳牙中最大的一颗,咀嚼的贡献也最大。顶替第二乳磨牙的恒牙是第二双尖牙,一般11-12岁左右萌出。现在孩子4岁,也就是后面有7-8年的时间,这个位置是空的。下颌的乳牙拔掉,上颌对应的第二乳磨牙失去了搭档也不能吃饭。其次,口腔中最重要的恒牙,第一恒磨牙,会在6岁左右萌出(所以也就六龄牙)。六龄牙紧紧挨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拔掉第二乳磨牙,六龄牙就会慢慢会向前移动,最终占据这个空位,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下颌的六龄牙往前移动,上颌对应的六龄牙依旧在原位萌出,两颗牙齿的咬合就会错开。六龄牙是嘴巴里最早萌出的恒牙,上下两颗六龄牙的位置关系,是所有其他恒牙排列的参照物,如同衣服上的扣子,第一个扣错了位置,后面所有的扣子都会错。第二,等到11-12岁,第二双尖牙萌出时,属于他的位置被六龄牙占据了,他没有位置了,只能长到不该长的位置。因此以后必然会有拥挤和咬合错乱。现在很多初中生牙齿排列不齐、需要矫正,问一下小时候多半有乳牙龋坏严重、过早脱落的情况。恒牙都是顺着乳牙的根往外长,乳牙根就是恒牙萌出的向导,乳牙过早缺失,恒牙萌出就没有了方向,也没有了位置,往往就长的扭七歪八。在这点上,乳牙特别像爸爸妈妈,恒牙是宝宝。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成长,爸爸妈妈引导宝宝长大成人,最后宝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在拔掉这颗乳牙,吃饭的影响是暂时的,别的牙齿也能咀嚼,能凑合。但以后咬合混乱的影响很大的,而且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临床上也有预防这种错乱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在拔掉这颗乳牙后,在嘴里面佩戴一个金属装置(间隙保持器),人为占据这个位置,不让后面的六龄牙向前移动,同时也给晚萌出的第二双尖牙留出位置。这个装置的前端粘在前面的乳牙上,后面一端要插在牙肉里,顶在后面的六龄牙上,这样才能挡住六龄牙往前挤。等2-3年六龄牙萌出后,可以换一个简单的保持器,就不需要这种扎到肉里的了。临床上很多第二乳磨牙坏得厉害,也都拔除了,但基本上都是大孩子,六龄牙已经萌出,做个简单的保持器就可以。但昊昊只有四岁,第二恒磨牙还没长。你能想象一个四岁的孩子,嘴里戴一个扎到牙肉里的钢片,戴2-3年的时间吗??她怎么刷牙?吃饭掉下来怎么办?如果不小心咽到肚子里…………天哪,我无法想象。

所以这颗乳牙不能拔,必须得想办法保留。保留的方法只有一个,做根管治疗,杀神经,尽量彻底控制感染。但彻底控制感染很难,这也是乳牙根管治疗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国内外都是这样。欧美发达国家,有些在我们看来坏得不是很重,国内一定是进行根管治疗的乳牙,都给拔除了,原因就是乳牙根管治疗成功率低,万一感染控制不住,就影响恒牙,毕竟保护恒牙才是第一位的。咱们国家儿童患病率高,如果按照欧美的标准,很大一部分坏牙都得拔了,因此国内的医生相对保守一些。但这个孩子即便在国内也是应该拔牙的,我们专业上叫有拔牙指证,就是乳牙下面包绕恒牙胚的硬骨板已经被炎症侵犯、破坏,而且范围很大。万一炎症控制不住,下面的恒牙很可能就不发育了,到11-12岁也长不出来,或者即便长出来,也是一颗畸形的牙齿,没有功能。到时候家长找我算账怎么办?即使家长忘了这茬,不来找我,我自己也过不去这道坎。

怎么办???我太难了……

心里乱作一团,就暗暗埋怨家长,早干嘛去了?!?为什么非得等到这个时候再来看!!??左右为难啊……。心里上下翻腾,嘴上其实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盯着牙片看。妈妈在一边看我一直不说话也着急“大夫,这牙怎么办?严重吗?…………”我无心答话,虽然眼睛还盯着牙片,可压根就没有看,只是保持脑袋不动。各种方案和想法在我脑袋里打架,要不是有口罩和帽子收拢着,我的头就炸开了。

问问同事吧,同事看了一眼片子,“别问我,你自己定。”是啊,这是非曲直我们都心知肚明,没有万全之策,烫手的山芋,搁谁都烫手!!医生不是神,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妥善解决。

“大夫,怎么弄……”,妈妈还在问。

奇迹是逼出来的,但医生最不希望被逼

我决定冒险治疗这颗牙齿,穷尽我的所有,控制炎症,如果炎症控制不住,立刻拔除。赌一把!但为什么病人总给医生出难题?为什么非要把医生逼到角落里?

压制住内心的紧张、忐忑、纠结、翻腾,我缓缓说到:“以后早点来看,别等到这个时候。这颗牙坏得很重,按说应该拔,但拔了问题很多,我尽量给她治疗,先不拔,但要看后面治疗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还得拔。”听上去没有一点波澜。

你们可能会笑,这不就是医生跟患者交代病情的标准用语嘛……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尽力治疗……定期观察……如果效果不好……。的确如此,可我能把脑袋里上窜下跳的各种想法都告诉病人吗?我怎么给她说清楚?大家可能觉得我现在写得还算清楚,其实我是写了一个晚上、修改了无数稿才写成现在的样子。这些想法当时脑袋里都闪现过,但决定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思考的时间总共也不到1分钟。临床上没有充足的时间给病人解释太多,医院看过牙的患者都明白,留给医生跟患者交代病情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即便我拿出几分钟跟妈妈说明白这些事情,让她怎么选择?无论她选择了哪种方案,回去后还能睡得着吗?

“行,大夫,听您的。”妈妈回答得很轻松。

繁琐而艰难的治疗过程省略。

等待治疗效果的过程是漫长的、忐忑的,像是在等法院的审判书,到底是无罪释放还是被立刻送入监牢?

很幸运,我赌赢了。第一次治疗后,牙龈不再肿胀,但这不能说明炎症控制了,伤筋动骨天,牙槽骨也是骨头,骨头的修复至少要3个月才能看出效果。3个月病人没有来,这很正常,很少有病人按医嘱复查,一颗牙齿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在不疼的时候。10个月后,妈妈带昊昊来了,拍了一个牙片,这颗牙齿的炎症已经得到控制,下面包绕恒牙胚的骨头,原来有破坏,现在已经重新长上了,而且恒牙胚也明显变大了,说明恒牙胚还在继续发育。我欣喜若狂!等待期间的所有焦虑和担心一扫而光。

家长也很高兴,经过前一段的治疗,所有坏牙都修理好,妈妈说明显感觉孩子肚子上有肉了,在幼儿园也能按时吃完饭。幼儿园吃饭是有时间的,到点就收碗,用以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以前老师收饭碗时,昊昊总是还没有吃完,她烂牙太多、太重。第一次治疗是杀神经,难度大,孩子确实不好受,哭得稀里哗啦。其他牙齿龋坏还没到杀神经的程度,治疗难度低,孩子也能慢慢配合,见到我不再害怕,总是笑呵呵的,话特别多。还用一个黄色、巴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给我画了一个头像,带着眼镜,用铅笔画的,我保留了很长时间。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乳牙坏了没事,还能长新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起这个小女孩,当年的纠结、忐忑一下子就重新围绕着我。这种感觉太熟悉了,经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生是普通人,不是神,只是比一般人多一点专业技能和经验,不是每次都能处理好所有的难题。临床上失败的病例太多了,我本人也有。如果你的问题让医生头大,无论医生有没有跟你抱怨,无论医生采取保守或激进的方案,你都会非常危险,失败了是命,侥幸逃过是运,但运不会总在你这一边。乳牙龋坏如果没有伤及牙神经,所有问题是可控的、显而易见的:不好看、影响吃饭、影响心情……;一旦伤及牙神经,危害可能就是不可控的、隐匿的:影响恒牙和全身。

独白:感受是最珍贵的收获

临床上每次成功的治疗,都会带给医生莫大的欣慰,特别是一些复杂、不确定的病例。这种精神满足所到达的高度和强度是任何物质、运动等外来刺激所不能触及的。

这个妈妈是在北京临时工作,10个月复查后全家离开北京,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昊昊。按时间计算,昊昊现在14岁了,不知这个豆蔻梢头、娉娉袅袅的小姑娘现在何处,这颗乳牙下面的恒牙应该萌出了,我特别想看看当年拯救的这颗恒牙现在是什么样,牙齿表面有没有色斑或者小的缺损。虽然后来10个月的复查能看到恒牙胚在继续生长,但当时这个恒牙胚受到了感染,有可能已经形成小的色斑或者缺损。牙片只能看一个大概轮廓,这些细节永远不得而知,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治疗只是让病损不再继续发展,很难复原。我没有把这个担心告诉她妈妈,如果当时炎症已经对恒牙造成了损伤,即使当时拔掉乳牙,损伤也是存在的,无法改变。我的治疗是成功的,没有扩大这个损伤的可能。既然是无法改变一个事情,就顺其自然吧,没有必要让患者徒增烦恼。而且这只是我的一个担心,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最后萌出的是一颗洁白无暇的第二双尖牙。这颗牙从前面中间数,排在第五,又是下牙,她大笑的时候能露出来,会让她的花样年华更加靓丽,陪伴着她慢慢拓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临床上每次成功的治疗,都会带给医生莫大的欣慰,特别是一些复杂、不确定的病例。这种精神满足所到达的高度和强度是任何物质、运动等外来刺激所不能触及的。即便是一个常规病例,每次治疗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点,每次遇到类似的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忐忑、纠结。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绝大多数没法跟病人解释,甚至同事之间也无法完全沟通。我有点享受这样的感觉。我是一个脸盲,有些病人前两天刚看过,再见面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更不要说是很久以前的病人。但当她/他躺在牙椅上,仔细检查一颗颗牙齿,突然发现自己修补过的牙齿,当时治疗的情况就一下涌上心头,所有的环节都能回忆起来,尤其是治疗过程中的忐忑和纠结。每个病人纠结和忐忑的原因不同,而每个病人的纠结和忐忑都会深深留在我记忆的深处,成为串起我职业生涯的一根线

有些病人认为向医生表表“心意”,送点礼物,医生会更加努力为自己诊疗。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心意”对医生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记住。诊疗每个病人时遇到的纠结和忐忑才是长久的、历久弥新。而且我觉得病人很多时候也能感觉到医生的这种纠结和忐忑,虽然这种感觉难以言表,但能心领神会。诊疗结束后,她们会非常真诚地表达感谢,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小动作,可能是一个眼神。这些在外人看来不起眼的言语和动作会让我的欣慰更加清晰和明确。这些点点滴滴让我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根据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5岁儿童72%的有乳牙龋,人均4颗龋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