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友
针线李叨叨发了条提醒,得到大量转发。该网友认医院医院实习医师,简介为外科学医学博士。
医护人员提醒您:再次告诫广大朋友们,马上过春节了,服用抗生素期间,特别是头孢类、甲硝唑类、替硝唑、沙星类,尤其是左氧氟、呋喃唑酮,不能喝酒!绝对不能喝酒!否则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心跳抑制,发生猝死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饮酒后有发生猝死危险?》网传头孢+酒=中*,对此,中国人民医院王虎*证实:注射、吃完头孢类药物再饮酒,最严重后果是死亡,主要症状是面部发红、头痛、恶心、呕吐,严重可导致心动过速、心衰、急性心梗,危及生命。
用药手册人手一份,
①吃完头孢类药物,一个星期后再饮酒,这样相对比较安全。
②吃完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后,也不要再喝酒。
③吃完头孢类药物,最好不要服用藿香正气水等含酒精的药物。
其实去年春节前,这个消息也流传过一次,记者曾请教浙医二院药剂科副主任周权,他表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服用抗生素期间喝酒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
周权说,这要从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说起。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人体里会先分解成乙醛,然后,在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再分解成为乙酸,然后再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乙醛是有*性的物质,如果蓄积在体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一个人的酒量好不好,和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数量有直接关系。这种酶的数量多,能够快速将乙醛分解成乙酸,就不容易醉酒,反之,一个人喝一点点酒就脸色发红,心跳加速,说明体内这种酶的数量很少。
而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甲硝唑类,会抑制肝醛脱氢酶的作用,阻断乙醛向乙酸进一步转化,引起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面部潮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由于这种反应与服用戒酒药双硫仑的反应相似,所以被叫做双硫仑样反应。
周权说,自己也亲身感受过这种双硫仑样反应的威力。几年前,他去北方出差,吃饭时,挡不住对方的热情,喝了几口小酒。当时,恰好他身体不适正在服用抗生素,结果回到宾馆,就觉得面色潮红,脖子上的血管跳动得很厉害,人很难受,所幸的是,休息后没有大碍。
这些药和酒同服很危险!
1感冒药+酒=肝衰竭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性。
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内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用药手册人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