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尝试按揉这些穴位 [复制链接]

1#

专家介绍

·陈波燕

·中共*员,广州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擅长以中医为特色(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火针、埋线、放血、小儿推拿等)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内外妇儿疾病及亚健康的调理等。

·

骨伤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中医病因认识

中医把牙疼归结为“牙宣”、“骨槽风”的范畴,“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辩证,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日常在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容易发作或加重。

陈医生推荐以下穴位

日常可以尝试按揉帮助缓解牙痛

一、外感风寒牙痛:牙痛多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并伴有恶寒、无汗、头疼、鼻塞等症状,可以按揉风池、外关。

风池穴

定位: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祛风解*,通利官窍。

外关穴

定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效: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二、胃火牙痛:因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表现多上牙痛,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等,可以按揉迎香、颊车、手三里、二间、内庭。

迎香穴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颊车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二间穴

定位:属手阳明大肠经,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功效:解表,清热,利咽。

内庭穴

定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降胃火、通涤腑气。

三、肠火牙痛:因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表现多下牙痛,症状类似胃火牙痛,可以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

合谷穴

定位:属手阳明大肠经。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曲池穴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手三里穴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效: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四、虚火牙痛: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可伴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等症状,多为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滋养导致的,可以按揉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太溪穴

定位:足少阴肾经的,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照海穴

定位:属于足少阴肾经,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功效:养阴、安神、利咽、调经。

悬钟穴

定位:属足少阳胆经,在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舒肝益肾。

五、如果你辩证不清自己是实火牙痛还是虚火牙痛,还有一个捷径——“不通则痛”,哪里痛,按哪里,牙痛在哪里,就在附近按揉,毛巾热敷也可以,以此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疼痛自然就会减轻了,古人有云:通则不痛。

牙痛穴

定位:经外奇穴,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功效: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操作: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牙痛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1、畅情志,避免脾气急躁、容易怒火上炎会诱发牙痛,故宜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2、饮食清淡,避免煎炸油腻辛辣,以防胃肠积热,保持大便通畅,勿使粪*上攻,平素宜多清胃火、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芹菜、萝卜等。

3、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5、勿吃过硬食物,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过酸、过冷、过热食物。

6、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7、坚持扣齿操: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闭目叩齿数次,一般以30次为佳。然后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来回搅动几次。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开始用唾液漱口(也叫鼓嗽)30次左右,患牙一侧着重多漱几回。这样按照叩齿、搅舌、鼓漱的步聚反复3次即可。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曲崇正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